【回眸2020 启程2021】善谋笃行铺就百姓健康路——广丰区2020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巡礼
全民健康,事关全民小康。
从“治病”到“治未病”;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从看病贵到公立医院药品零加成;从群众患病找医生,到享受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从看病远、看病难,到覆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这些历史瞬间的变化,广丰老百姓自然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间。这也正是我区不断开启“健康广丰”建设新局面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广丰始终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以“健康广丰”建设为统揽,抓重点、促攻坚、惠民生,普惠型、兜底型的医疗救助民生工程建设相继推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创新不断纵深推进,让老百姓收获了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真真切切地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健康红利。
聚识医改,让百姓获得了更多“实惠”
聚识医改,让百姓获得了更多“实惠
2020年,全区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70.96万人,电子建档率达91.09%。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共360个,签约33.0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签约23657人,履约服务23657人。
聚心保障,让群众拥有了最大的“医靠”
“刘大爷,这是我从市里给你带回的药,你要按时服用。”“项姨,你胃痛最近有没好点?有不舒服的,你就给我们电话或到卫生院来找我们”……2020年12月30日,在横山镇柴九洋村贫困户刘玉满家,以横山镇卫生院院长徐小峰为组长的家庭医生团队像往常一样,看望刘玉满夫妻俩,给他们送药,测量血压、血糖。刘玉满患有冠心病,他的老婆项冬花患有严重的胃病,夫妻俩长期服药。“多亏了健康扶贫政策,让我们不仅家享受到了医疗救助扶持资金,还有医生团队提供的医疗服务。”刘玉满坦言,自夫妻俩患病后,他家更是雪上加霜。好在党的政策好,帮助他家度过难关。
在我区建档立卡的贫困人群中,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成为脱贫攻坚最为突出的问题。为筑牢健康防线,阻断因病致贫“基因”,自2017年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工作以来,广丰区紧紧围绕实现贫困人员“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和“少生病不生病”的防病治病目标,率先在全市推行住院“先诊疗后付费” “一站式结算”便民服务机制,建立了“精准筛查、靶向治疗、慢病管理、大病兜底”的医疗健康扶贫模式。深入开展健康扶贫“再提升工程”,打牢责任分工、数据信息、宣传发动“三大基础”,落实资金投入、优化举措、跟踪服务“三大保障”, 强化档案、诊疗、慢病“三项管理”,从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和方便群众就医报账着手,构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健康暖心工程“五道保障线”,不断推进“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症兜底保障一批”这一重大政策落实见效,让群众小康路上有“医靠”,脱贫步伐走得更稳健。
聚焦创建,让市民健康素养得到最快提升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全面启动后,广丰卫健部门围绕“全民科学健身·提高健康素养·共创卫生城市”主题,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健康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并在多个乡镇开展了“中医助基层,关爱惠民生——广丰区中医药健康扶贫公益行”主题宣传义诊活动。深入开展以健康教育、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水质检测和食品安全、病媒生物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2020年,全区完成乡村新建公厕30座、改建公厕22座,农村农户改厕10743户,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0.05%。大力开展卫生乡镇创建工作。我区5个街道参与创国家卫生城市,其他18个乡镇中,大南镇获国家卫生乡镇命名,9个申报创建省级卫生乡镇,7个申报创建市级卫生乡镇。人民群众健康意识明显增强,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正在从传统的疾病治疗转变为疾病预防和保健养生。
聚力战疫,让干群见证了最美“担当”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请战”“我工作时间长经验多,我报名”…… 誓言声声、朴实无华却感人肺腑。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丰无数医务工作者、警务人员、基层干部、志愿者等选择逆向而行、冲锋在前,全区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在战“疫”中展示最美担当。
“我是一名ICU护士,有着丰富的护理危急重症患者的经验。如今,湖北有难国家在召唤。面对危险,我不上谁上?”2020年1月26日,当区中医院发出支援湖北的倡仪书时,该院危重症医学科护士姚翠玲毅然决然地报名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并作为江西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参加了湖北随州行动。“通过这次疫情,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万众一心,什么是众志成城!同时,也让我见证了‘最美付出’和‘最美担当’”。回想起2020年抗击疫情期间的温暖点滴,姚翠玲发出了这样一番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