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院活动

姚尚龙:告别分娩疼痛,造福人间母亲

发布时间:2019-01-10 18:21:33

“如果把疼痛按级别分成零至十级,分娩疼痛的级别是所有疼痛级别中最高的十级疼痛。分娩疼痛持续时间长,而且随着分娩进程不断加剧,有些产妇分娩疼痛会持续十个小时以上。几千年来,分娩疼痛始终是压在产妇心头的一座沉重的大山。作为我国著名的麻醉学专家,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原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产科学组组长,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麻醉与危重病教研所所长姚尚龙一生的梦想就是造福人间母亲,让她们告别分娩疼痛。

 

 

“国家计划”:  在全国逐步推广分娩镇痛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将在全国范围遴选一定数量的医院开展分娩镇痛诊疗试点工作,并于 2019年1月公布试点医院名单。试点范围为具备产科和麻醉科诊疗科目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或妇产专科医院。
 


 

这个通知可谓分娩镇痛的“国家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从 2018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定数量的医院开展分娩镇痛诊疗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医院)。发挥试点医院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以点带面,逐步在全国推广分娩镇痛的诊疗工作,希冀以此提升分娩镇痛的覆盖范围,普及镇痛条件下的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

分娩镇痛:  技术成熟,基层和边远地区几乎空白

分娩镇痛的“国家计划”为姚尚龙实现人生梦想提供了契机和舞台。他告诉记者,今年,一部名为《无痛分娩在中国》的纪录片即将展播,这是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办、第一医学频道策划并联合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制作大型纪录片。为了得到最充实和符合国情的调研资料,纪录片拍摄团队跟随他和麻醉分会产科学组专家们的脚步,走遍大江南北,专门走访了许多地区综合性及妇幼专科医院的分娩镇痛开展现状。


 

作为中国产科麻醉学组组长,姚尚龙坚信“分娩镇痛是向传统生育观念的挑战,是每一位产妇生产的舒适化权利,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美好生活从幸福生娃开始。”


 

姚尚龙二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分娩镇痛事业,不但在学术交流中,甚至每次走进边疆地区基层医院,也反复宣传上述观点和理念,帮助基层开展分娩镇痛项目。


 

姚尚龙表示,分娩镇痛技术在国内外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对分娩过程几乎没有影响。但我国分娩镇痛技术使用率不高,边疆以及基层医院更是几乎空白。分娩镇痛技术不仅能够减轻产妇的身体痛苦,更能够消除产妇对分娩疼痛的内心恐惧,同时有助于让产妇在生育过程中提升幸福感。


 

“分娩镇痛之所以推广难,是因为综合因素,社会对分娩镇痛的认识误区,医疗价格体系不利于分娩镇痛的开展,同时,麻醉专业人员不足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他说。

传奇姚尚龙:贫困与疼痛造就的麻醉学大家

2015年10月1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内,姚尚龙站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旁,此时,他作为医疗界的唯一代表,获得了中国消除贫困奖。20多年来,他将自己的赤子热情在广袤的基层大地挥洒,为扶贫地区带去医疗资源。


 

如今,他的步伐仍未停歇,又在为中国无痛分娩事业振臂高呼,继续前行……


 

姚尚龙常说,自己就是穷人的孩子。他出生在安徽桐城一个贫困家庭中,父亲常年患病,家境贫寒让姚尚龙从小热爱学习,他从皖南医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留校工作,考研究生到武汉协和医院,成为一名麻醉科医生。


 

1998年,他第一次跟随民间医疗公益组织“健康快车”走进内地偏远农村,为白内障患者免费义诊。一位80岁老母亲牵着双目失明儿子的手来就诊,50岁的儿子患先天性白内障已经到了无法逆转的地步,而早前他并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要去哪里治。他们离去时落寞的背影,扎痛了姚尚龙的心。“我太懂他们的艰难了。我就是从这样的生活中过来的。”他在健康快车上,第一个开展小儿先天性白内障复明手术。


 

这件事改变了姚尚龙,让他自此在公益的道路上,一往无前,不再回头。他从一名年轻医生成长为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首席专家,荣获中国麻醉医师奖,出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他的通讯录里,有很长一串社会团体、爱心机构的电话,他常常联系社会资源对贫困患者进行救助,并在武汉协和医院内倡导爱心减免。姚尚龙说,一名医生一辈子不停地义诊、手术、捐赠,或许能救成千上万的人,但是只有“带土移植、带土培育”,所到之处才能花香满径。他愿当一座桥,架往医疗资源贫瘠的地方。


 

从2006年开始,时任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的他,带队到新疆博尔塔拉自治州人民医院,在技术援助、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等方面进行全面帮扶。从那年开始,博州人民医院逐步有了介入治疗室,开展新式剖宫产、直肠癌根治术等新技术,由原来10个科室,发展为30多个科室、学科基本完备的综合性医院。2012年,姚尚龙扶贫团队又开始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人民医院进行医疗援助。20年间,他和他的扶贫团队对口支援30多家基层医院,覆盖受益人群3000多万。


 

2016年,姚尚龙在全国发起成立了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麻醉重症学部,他带领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同济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徐州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的一批重量级专家教授团队,开进云南省临沧市南美拉祜族乡,为居民义诊,发放药物,举办讲座,分享最新的医疗技术,建立长久的帮扶机制。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制定好规划:3年内在云南、甘肃、新疆等12个省份开展医疗扶贫系列活动,目标是提高基层医院的能力建设,使基层老百姓能够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对话姚尚龙

《健康报》社:

分娩镇痛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姚尚龙:

分娩镇痛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非药物性的,可以通过产前训练、指导子宫收缩时的呼吸等来减轻产痛,分娩时按摩疼痛部位或利用中医针灸等方法。另一种方法是药物性的,也就是常说的“无痛分娩”,是在维护产妇及胎儿安全的原则下,通过正确应用麻醉药或镇痛药来达到镇痛效果。

《健康报》社:

分娩镇痛技术的安全性如何?

姚尚龙:

目前开展最成熟的麻醉分娩镇痛技术是椎管内镇痛,麻醉医生在产妇的腰部放置一根注药管,使用麻醉药的浓度大约只有剖宫产的1/5,所以安全性很高。一般情况下,麻醉药物使用小,经由胎盘吸收的药物量几乎没有,对宝宝并没有不良的影响。

《健康报》社:

我国分娩镇痛技术推广的现状如何?

姚尚龙:

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指出,“怕痛”是无剖宫产指征的初产妇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在欧美国家,分娩镇痛使用比例高达80%以上。而据估算,在中国分娩镇痛不到10%。我国分娩镇痛使用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公众的认识不够,很多孕妇和家属不知道有分娩镇痛技术,也有对分娩镇痛技术安全性的顾虑。

《健康报》社:

我国无痛分娩推广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姚尚龙:我认为不是技术因素,而是以下四大因素,限制了分娩镇痛在中国的发展。

  • 第一,产妇、产妇家属和医务人员对分娩镇痛的认知度不是很清楚,不用积极的态度来接受它。

  • 第二,做分娩镇痛主力军是麻醉医生,但我国目前麻醉医生短缺的现象严重,加上分娩镇痛,一个麻醉医生要守六个小时甚至十个小时以上,耗费太多精力,导致他们的参与度和热情不够,这样也是极大地影响了分娩镇痛的开展。

  • 第三,产科医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和配合度还欠缺。要把这个项目做好,就需要产科大夫的大力支持,需要靠产科医生推荐、建议产妇来做这方面的工作。

  • 第四,分娩镇痛没有明确的收费标准。医生守在产妇身边做镇痛,并保障产妇安全,通常需要几个小时,如果收费标准过低,医生的劳务价值就得不到充分体现。


 

 

[打印] 作者:gfrmyy
版权所有:广丰区人民医院工会|广丰区人民医院